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社科中心和8455线路检测中心日前在济南联合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会。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顾海良、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8455线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商志晓、教育部社科中心副主任杨海英、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志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8455线路检测中心等高校的8455线路检测中心负责人孙熙国、艾四林、郝立新、王树荫、王韶兴、高继文等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全国80余所高校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学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就以下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中国”和“中国化”辩证统一的过程。与会专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结晶”与“提升”的过程。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用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实践探索;把这些实际发展和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和形式,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两个过程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动态进程。
坚持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动中推进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会者认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提升其视野,丰富其内容,提出新概括,实现新突破;必须以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基础;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应该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联系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真谛,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领会。与会者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也是从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提出来的,具有十分显著的“化中国”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的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结晶,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赓续和升华,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
这次会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推进会。与会课题组负责人一致认为,教育部社科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这个专项任务项目,聚焦当前中央高度重视、思想理论界高度关注的理论热点,为高校专家学者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平台。大家表示,要按照课题管理要求,关注经典、关注现实、关注世界,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做出努力。(杨 瑞)
报道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11/14/nw.D110000gmrb_20151114_2-07.htm